2007, 38(9):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通過對車輛動力轉向系統(tǒng)的動力學分析,,建立了動態(tài)數學模型。為了克服單獨使用PID控制和模糊控制時的問題,,提高控制系統(tǒng)的響應速度,,減小超調量,,減小穩(wěn)態(tài)誤差,,設計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結合的多模態(tài)控制器,,實現了分段控制,;并由卡爾曼濾波對控制信號進行濾波處理,,減小路面隨機干擾和傳感器測量噪聲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控制效果。仿真和試驗結果表明,,該控制方法能夠明顯改善控制性能,。
2007, 38(9):6-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02
摘要:運用ABS/ASR集成液壓系統(tǒng)試驗測試臺架,對汽車ABS制動輪缸壓力調節(jié)的動態(tài)特性進行了理論分析,,結合試驗對輪缸壓力調節(jié)過程進行了研究,。確定了輪缸半經驗模型參數,得到了前輪和后輪輪缸在增壓和減壓過程中的壓力變化模型,。擬合結果表明該模型精度較高,,可用于ABS和ASR的仿真控制研究和輪缸壓力精細調節(jié)研究。
2007, 38(9):10-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03
摘要:通過分析一種分體式充氣可調阻尼減振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運用流體力學理論,,建立了該減振器阻尼特性的非線性參數化模型,仿真分析了活塞阻尼閥孔徑,、阻尼調節(jié)孔徑,、氣室初始體積、活塞桿直徑,、油管內徑等主要結構參數對減振器阻尼性能的影響,,通過試驗測試,得到了減振器樣件的阻尼特性及其可調范圍,。試驗結果表明,,在減振器常用的中低速度范圍內,所建的減振器數學模型和仿真有效,。
2007, 38(9):16-1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04
摘要:修正車輛理想制動力分配曲線使之適用于裝用電渦流緩速器的車輛,,對裝用電渦流緩速器的車輛制動穩(wěn)定性進行了定性分析,并且提出了增加前后制動器制動力的分配系數來提高裝用緩速器后的車輛制動穩(wěn)定性的技術措施,。對給定參數的車輛的定量分析表明,,提出的技術措施能擴大車輛同步附著系數的范圍,降低車輛后輪先抱死的可能性,,提高車輛的制動穩(wěn)定性,。
韋超毅 , 謝美芝 , 盤朝奉 , 李苗 , 劉詠萱 , 周孔亢
2007, 38(9):19-2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05
摘要:根軌跡法由于沒有直接反映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研究中極為重要的參數——穩(wěn)定性因數K,,因此對于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此將根軌跡法與穩(wěn)定性因數K以及車輛的穩(wěn)定性能,、動態(tài)性能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論分析和實例分析都說明,改進后的根軌跡法,,既能直觀的判斷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的優(yōu)劣,,還可以分析出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不佳的原因。
2007, 38(9):23-2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06
摘要:針對汽車操縱逆動力學研究現狀,,考慮輪胎側向力的非線性,,建立了非線性二自由度汽車模型,在方向盤角階躍輸入情況下,,利用徑向基函數網絡建立了非線性汽車在不同摩擦因數路面上高速行駛時,,汽車方向盤轉角與橫擺角速度之間的非線性映射關系。方向盤角階躍輸入的識別與仿真結果表明,,利用徑向基網絡識別方向盤角輸入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識別精度高、運算速度快等優(yōu)點,。
2007, 38(9):26-2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設計的電動助力轉向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變頻調速系統(tǒng)由永磁同步電機,、逆變器、轉子位置檢測裝置和控制單元構成,。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控制包括扭矩控制和矢量控制,。扭矩控制是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控制目標,矢量控制是對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定子電流矢量的控制,。闡明了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電動助力轉向系統(tǒng)的控制過程,,分析了表面式永磁同步電機電動助力轉向控制系統(tǒng)的助力特性設置、坐標變換和脈寬調制技術,。
2007, 38(9):30-3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運用試驗和理論分析方法,,對沙漠仿生輪胎的靜態(tài)特性和動態(tài)特性進行了研究。建立了沙漠仿生輪胎接地變形,、接地長度,、接地寬度、接地面積,、靜剛度,、動剛度和阻尼特性的預測公式。研究結果表明,,所建立的預測公式能夠反映沙漠仿生輪胎的靜態(tài)特性和動態(tài)特性。
2007, 38(9):34-3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為了解決工程車輛在重載作業(yè)時傳動系統(tǒng)效率大幅下降的問題,,以工程車輛“兩參數”換擋規(guī)律為依據,,提出一種并行自適應神經網絡自動換擋控制的方法,。結構上由神經網絡控制、自適應神經網絡模型,、網絡評價和運行監(jiān)控模型組成,。仿真結果表明,該控制方法提高了工程車輛液力機械傳動系統(tǒng)效率,,有效地克服了神經網絡控制實時性差,,難以在工程實際中應用的問題,實現了換擋控制的智能化,。
2007, 38(9):37-4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根據輪胎力學場的數值分析結果,,采用傅里葉級數擬合單元在輪胎滾動一周內的應力應變變化,利用傅里葉級數系數計算輪胎單元損耗應變能與生熱率,。通過正交驗法設計臺架試驗,,測試了不同速度、載荷,、胎壓和環(huán)境溫度下輪胎不同部位的溫度,,以驗證數值分析結果。對應臺架試驗方案各工況,,模擬了斜交胎在不同工況下的穩(wěn)態(tài)溫度場分布,,數值計算結果與試驗值基本一致。在此基礎上討論了環(huán)境溫度,、速度,、載荷、胎壓等因素對輪胎溫度的影響,,并給出了胎肩最高溫度與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公式,。
2007, 38(9):42-4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11
摘要:為了評價松軟地基上快速路面的車輛通過性,分析了快速路面的主要結構形式和受力特點,,探討了鉸接路面體系與土壤相互作用模型,。在沉陷量計算的基礎上提出了快速路面車輛通過性評判的能量方法,定性得到了附著系數和沉陷量對快速路面車輛通過性的影響關系,。
2007, 38(9):46-5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針對半承載式客車車身骨架有限元建模時梁單元和板單元各自的缺點,,建立了薄板單元和梁單元相結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對車身骨架的強度和動態(tài)(模態(tài))特性進行了分析,。將分析結論與車身骨架實體試驗結果進行了比較,,表明所建半承載式車身骨架板梁模型的精度較高。運用分析結果對原車身骨架進行輕量化改進設計,,進一步建模分析表明輕量化方案是可行和有效的,。
2007, 38(9):51-5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甘蔗根茬破損會影響到宿根質量,通過建立甘蔗莖稈切割過程中的力學模型,,對根茬的破壞進行了力學分析,。結果表明:甘蔗莖稈受一刀切割時,,根茬破壞的模式有劈裂和彎曲斷裂;受兩刀或多刀切割時根茬破壞模式有因扭轉而產生的縱向裂紋,,因彎曲而產生的劈裂和彎曲斷裂,。推導了根茬在切割過程中受到的剪應力、彎曲應力計算公式,,給出了破壞準則,。
2007, 38(9):55-5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殘膜回收機摟膜連桿機構由彈齒和四連桿機構組成,彈齒固定在連桿上輸送和收集殘膜,。分析彈齒的運動并以彈齒的運動軌跡最優(yōu)為目標,,建立了該連桿機構優(yōu)化設計數學模型。運用模糊優(yōu)化原理和方法對約束函數中的許用條件進行模糊化處理,,建立了模糊優(yōu)化設計模型,,采用最優(yōu)水平截集法求解模糊優(yōu)化問題。已知曲柄,、機架和彈齒的結構尺寸,,設計計算出連桿和搖桿的最佳尺寸為390mm和385mm,比原機構減小
2007, 38(9):59-6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運用ANSYS有限元分析軟件對影響氣吸式排種器吸種效果的吸孔氣流場進行了仿真和試驗研究,。仿真分析了吸孔形狀,、孔徑及吸種導程對吸種效果的影響,并在排種器試驗臺上對仿真結果進行了驗證,。結果表明:吸孔直徑越大,,吸種效果越好;錐形孔的吸種效果優(yōu)于直孔和沉孔,;吸孔導程對吸種效果影響不大,,只起到了調整和穩(wěn)定氣流的作用。
2007, 38(9):63-6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有玉米根茬的未耕地上免耕播種時存在玉米根茬影響播種質量的問題,,為此在播種機上設計了處理玉米根茬的裝置,。采用4種結構類型的切挖刀和切刀進行室內土槽單刀試驗和組合試驗,研究其阻力矩和破茬質量,。試驗結果表明,,A4型刀和切刀組合時破茬質量最好,玉米根茬切茬率達92%,、清除率達96%,,可以創(chuàng)造基本無玉米根茬的種床條件,有利于種子生長發(fā)芽,。
張波 , 魏益民 , Wolfgang Sietze , Jens Dreisoerner , 康立寧
2007, 38(9):71-7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食用脫脂低溫豆粕為原料,,以Brabender DSE-25型雙螺桿擠壓膨化實驗室工作站為加工設備,研究了不同幾何參數的輸送元件,、捏合塊和齒型盤6種螺桿元件對擠壓過程中扭矩和壓力的影響,。結果表明:螺桿元件對扭矩和壓力有顯著影響;對扭矩影響的主次順序為反向輸送元件,;齒型盤,、捏合塊、正向輸送元件,;有反向螺旋角或錯裂角或對物料剪切強度大的元件能夠顯著增加扭矩,;元件對壓力的影響規(guī)律不明顯。對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初步分析認為,,錯列角為45°和90°的捏合塊具有較好的混煉效果,,而齒型盤和錯列角為-45°的捏合塊的混煉效果較差。
2007, 38(9):75-7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19
摘要:根據谷物干燥過程的相關影響因素,,采用量綱分析方法推導出谷物干燥過程相似準則,。利用實驗方法確定了該相似準則的具體函數關系,建立了干燥過程的相似型經驗公式,。通過實驗驗證,,該模型預測值與實測值的最大相對誤差為2.8%,最小相對誤差只有0.7%,可以較準確地預測分析一定參數范圍內谷物含水率,。
2007, 38(9):78-8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20
摘要:通過對洞道混合式干燥機氣流狀態(tài)的測試分析,,對該機型的結構進行了改進設計。提出了將風機位置下移,、增加風機數量,、中部排氣減壓等設計方案。實踐表明,改進設計加強了干燥機氣流分布的均勻性,,加快了干燥速度,,簡化了設備結構,強化了生產的連續(xù)性,,熱效率由原來的
2007, 38(9):82-8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對扁豆淀粉顆粒特性和糊化特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扁豆淀粉顆粒多為蠶豆形,,表面光滑,,大小不一,粒徑為8~22μm,,平均為15μm,。大顆粒淀粉的輪紋和偏光十字十分明顯,十字多為“X”形,。與玉米淀粉,、紅薯淀粉和綠豆淀粉相比,扁豆淀粉糊透明度高,,具有較差的凍融穩(wěn)定性,,易凝沉。扁豆淀粉的起糊溫度較低,,糊的熱穩(wěn)定性好,,但易老化。添加食鹽,、堿面和明礬,,提高了扁豆淀粉的起糊溫度、降低熱穩(wěn)定性,、減弱老化程度,。食鹽對糊化特性的影響較小,堿面和明礬的影響較大,。
2007, 38(9):87-8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ETM+影像全色波段和多光譜數據融合時,,Brovey變換是一種較好的融合方法,但是Brovey變換所利用的波段信息量少,,并且在對融合后影像分類時常將存在陰影的植被覆蓋區(qū)誤判為水體,。因此將主成分和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作為Brovey變換融合時的波段,實驗結果顯示融合后的影像更利于后期植被信息提取,。
2007, 38(9):90-9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以CFD理論為基礎,,建立了互插式連棟溫室周圍空氣繞流的數學模型,設定了流體的邊界條件,,運用Fluent軟件對互插式連棟溫室的風壓分布進行模擬分析,。模擬結果表明,,風力對溫室作用主要是向上的升力;風壓系數沿溫室跨度方向分布的數值模擬結果與風洞試驗結果基本吻合,;上風向和下風向風壓系數沿溫室高度方向呈二次曲線分布,,相關系數分別為0.975和0.990;最后將模擬得到的風壓系數轉換成相應的風載體型系數,,為結構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
2007, 38(9):94-9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根據營養(yǎng)缽茄苗“劈接法”的嫁接作業(yè)方式,設計了嫁接機器人的機械系統(tǒng),。機械系統(tǒng)包括砧木處理,、穗木處理和公共處理3部分,對砧木處理,、穗木處理機構進行了設計,并通過模擬切削實驗進行了驗證,。實驗表明,,研制的機械系統(tǒng)滿足嫁接要求,實現了嫁接的自動化作業(yè),。
2007, 38(9):98-10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對滾子式水果自動分選機輸送翻轉機構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使該機構能輸送大小相差近一倍的水果,并使所有水果都以近似相同的角速度均勻翻轉,。求解了滾子的滾身母線方程,,分析了各設計參數必須滿足的條件,并給出了相應設計參數的優(yōu)化設計方法,。實際圖像采集結果表明,,在攝像機連續(xù)采集兩幅圖像的時間間隔內,大小相差近一倍的蘋果在該機構上轉過的角度近似相等,。
2007, 38(9):103-1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采用四電極結構傳感器和LabVIEW軟件,,設計了淡水魚阻抗測量系統(tǒng),研究電流激勵頻率,、電極測量方向,、電極結構、測量部位與淡水魚阻抗的關系,,為建立基于阻抗特性的淡水魚鮮度檢測系統(tǒng)提供理論基礎,。試驗結果表明:阻抗隨激勵頻率的增大而減小,相位隨激勵頻率的增大而增大,;沿魚體側線平行測量的阻抗大于垂直側線測量的阻抗,,符合生物組織的各向異性;同一激勵頻率下不同測量部位的阻抗大小不同,;同一部位不同時間阻抗的大小不同,;采用混合電極測量魚體鰓部的信號穩(wěn)定,,規(guī)律性強,適于淡水魚鮮度檢測,。
2007, 38(9):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微灌管網毛管的設計,,直接影響到工程費用和灌水質量。提出了一種基于遺傳算法的坡地雙向毛管管徑的優(yōu)化方法,,能獲得毛管最優(yōu)管徑和灌水器平均流量,、灌水均勻度等灌水質量控制指標,同時能確定毛管最佳分流點位置和毛管進口壓力等運行控制參數,。實例結果表明,,模型與算法的求解時間為9 s,計算精度達到0.001%,,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實用性,。
2007, 38(9):112-11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28
摘要:現有的近場聲全息技術都是通過在聲源近場測量聲壓來重建和預測聲場,并實現聲場的可視化,。采用同樣反映聲場特征的質點振速來進行聲全息計算,,并推出了基于振速測量的近場聲全息重建公式,通過仿真驗證了該方法的正確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通過與用聲壓重建的結果相比較,表明本方法的邊緣重建精度高的特點,;用質點振速重建可以采用更小的全息面來獲得同樣的重建精度,。
2007, 38(9):116-12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采用動力學仿真軟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軟件ANSYS,結合手工編程的方法,,研究了變載荷作用下軸-軸承系統(tǒng)動力學,、摩擦學、彈性力學(軸的剛度和強度)耦合分析問題,,重點討論正弦載荷作用下軸-軸承系統(tǒng)的共振響應和考慮動態(tài)油膜壓力分布時的軸頸表面動應力計算,。計算結果表明,動應力在軸頸表面沿軸向和周向的分布與油膜壓力沿軸向和周向的分布密切相關,;動應力隨時間的變化與軸-軸承系統(tǒng)的動力學響應密切相關,。
2007, 38(9):122-12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采用兩平移兩轉動并聯機構為減振平臺主體結構,在并聯機構主動副處輔以彈簧阻尼裝置,,運用反向自適應原理,,實現兩平移兩轉動多自由度耦合振動衰減。對兩平移兩轉動多自由度減振平臺進行了系統(tǒng)結構設計,、理論分析和ADAMS仿真分析,,并制作樣機進行了試驗分析。樣機仿真和試驗分析結果表明,,兩平移兩轉動多自由度減振平臺設計理論和分析方法是正確可行的,。
2007, 38(9):126-129.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利用螺旋理論對具有三角平臺的3-PRC并聯機構進行了運動性分析,,應用并聯機構逆運動學分析理論,對3-PRC并聯機構動平臺的運動軌跡進行了分析研究,。由齊次坐標變換公式推導出其運動學反解計算公式,,進而確定了動平臺上某一點按預期軌跡運動時應在原動件上施加的運動規(guī)律。最后,,借助UG創(chuàng)建了該機構的裝配模型,,通過ADAMS仿真對所規(guī)劃的運動軌跡進行了驗證。
2007, 38(9):130-133.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建立了6自由度6-3-3并聯機構逆運動學模型,,基于剛體動力學牛頓-歐拉法推導出了該機構逆動力學方程組,,并用矩陣QR分解方法求解了該動力學方程組,給出了逆動力學仿真程序開發(fā)思路并通過Matlab軟件加以實現,,通過空載和有載荷作用條件下的算例仿真和分析比較,,驗證了該動力學模型的正確性。
2007, 38(9):134-13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車輛跟蹤定位中的立體視覺算法,,特征點匹配計算量大,,誤匹配概率高,實時性不強,。對特征點匹配技術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傳統(tǒng)特征點提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四邊形約束的彩色標示特征點的匹配方法,。試驗表明,該方法匹配的準確率為100%,,計算速度快,、適應性強。
2007, 38(9):138-14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34
摘要:為解決網絡驅動的協(xié)同設計三維幾何模型共享技術的實現問題,,提出一種基于特征流的混合式3D幾何模型共享機制,,提出了基于多粒度的產品幾何模型數據結構描述方法和面向模型局部操作的“游歷-查詢”特征的歷史記錄來重構模型的特征建模方法。建立了網絡驅動的,、基于CORBA/JAVA中間插件的3D幾何模型特征信息同步傳輸和共享平臺,,CORBA/JAVA平臺支持多用戶、分布數據管理,、消息傳輸,、網絡通訊以及可擴展性,通過該平臺實現了三維模型的實時傳輸和共享,。
2007, 38(9):143-146.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雙譜分析能夠揭示時間序列的二次相耦合信息,,特別適于銑刀磨損狀態(tài)監(jiān)測信號的特征抽取。通過提取銑削加工過程中機床主軸端振動加速度信號的雙譜及其雙相干系數,,分析了銑刀后刀面漸進磨損過程雙譜及其雙相干系數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雙譜分析提取的特征參數能夠反映銑刀后刀面的漸進磨損過程,,與實際銑刀磨損情況一致。
2007, 38(9):147-15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改進磁懸浮開關磁阻電動機傳統(tǒng)徑向力數學模型的基礎上,,針對其轉子徑向位移存在非線性,、強耦合的特點,采用反饋精確線性化方法進行了動態(tài)解耦和完全線性化設計,,實現了兩自由度上轉子徑向位移的獨立控制,,并對解耦后的獨立線性子系統(tǒng)采用滑模變結構控制方法進行綜合。仿真結果表明,,系統(tǒng)具有優(yōu)良的解耦性能,,而且和傳統(tǒng)PID控制系統(tǒng)相比,滑模變結構控制系統(tǒng)具有優(yōu)良的動態(tài)特性和魯棒性,。
2007, 38(9):151-15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37
摘要:研究了黃脛小車蝗的形態(tài)結構,,采用高速攝影技術對黃脛小車蝗的跳躍特征進行了分析,得到了黃脛小車蝗的跳躍特征參數,。利用虛擬樣機技術,,建立了仿蝗蟲機器人的虛擬樣機模型,通過三維動態(tài)仿真,,分析了跳躍運動狀態(tài)下位移,、速度、加速度,、作用力和力矩的變化,,討論了仿蝗蟲機器人的跳躍特性,獲得了仿蝗蟲機器人虛擬樣機模型的最優(yōu)結構參數,。
2007, 38(9):155-15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用原子力顯微鏡觀測了竹葉青蛇,、短尾蝮蛇和赤鏈華游蛇腹鱗表面的超微結構,分析了腹鱗表面的減阻機理,。結果表明:3種蛇腹鱗表面的超微結構均為微凸體,、微孔和凹坑周期排列的規(guī)律結構;蛇的棲息環(huán)境不同,,超微結構的排間距,、微凸體長度以及微孔的直徑、數量不同,。從陸棲到水棲,,微凸體長度逐漸減小,微孔數量逐漸增加,。微凸體減少了腹鱗和地面間的實際接觸面積,,從而減小了滑動時的粘著力;腹鱗表面的疏水性,,減少了接觸面間水的粘附力,。
2007, 38(9):159-16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結合局域波理論,、圖像處理技術和CPN網絡模式分類器,提出了一種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的智能診斷方法,。往復式壓縮機氣缸的振動信號經過局域波算法處理得到局域波時頻譜,,利用圖像分割技術對該時頻譜灰度進行有效描述和分析,繼而利用CPN網絡分類器針對典型故障特征信息進行歸類,。實際應用表明,,該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實用性。
2007, 38(9):163-16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在外界載荷和構件內部材料特性的共同作用下,,機械構件的疲勞裂紋的擴展行為往往具有階段性,,在不同的階段內伴隨不同的行為特性。為了研究這種階段性并對這種階段性進行預測,,對曲軸疲勞試驗過程中諧振臺架的振動加速度進行了測錄,,并采用經典時序方法對這一監(jiān)測信號進行建模,計算了其在各個時間段中的異常度曲線,。與曲軸疲勞裂紋擴展速率曲線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時序方法對裂紋擴展模式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
2007, 38(9):168-17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車輛可靠性信息采集時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信息流失,,使故障數據不完全,。利用故障信息流失補償法分析了信息流失規(guī)律,在借鑒已有可靠性量化分析研究的基礎上,,考慮平均流失率,,提出累積故障信息流失的近似分布函數,討論了流失率的處理方法,。利用車輛故障信息流失補償法進行了實際可靠性設計,研究表明基本可以克服評估結果偏高的現象,,符合車輛的可靠性現狀,。
2007, 38(9):171-17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設計了變截面板簧軋機電液伺服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采用了工控機和PLC組成的兩級計算機控制方式,。建立了由電液伺服閥,、伺服液壓缸和軋輥組成的伺服控制系統(tǒng)數學模型。在分析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性能和動態(tài)性能基礎上,,采用PID校正方式,,進一步增大了系統(tǒng)的剪切頻率,縮短了調節(jié)時間,,降低了穩(wěn)態(tài)誤差,。結果表明軋機電液伺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好、控制精度高,,達到了設計目的,。
2007, 38(9):175-17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利用無模成型技術和液壓伺服控制技術設計了全自動液壓數控彎管機,,采用工業(yè)控制計算機生成弧度漸變的彎管曲線,由計算機全程控制加工過程的無?;瘡澒芗庸?。克服了依靠固定模具仿形加工車輛骨架弧度管方法的缺點,。闡述了彎管機工作原理和弧度管軌跡形成原理,,對彎管截面形狀控制、控制系統(tǒng)設計和彎管回彈控制與補償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試驗表明,,新型數控彎管機能夠滿足多種車骨架加工的技術要求,大大提高彎管效率,。
2007, 38(9):179-182.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44
摘要:針對故障滾動軸承振動信號的非線性,、非高斯性特征,將雙譜和雙相干譜分析方法用于滾動軸承故障特征的提取,,給出了正常及外圈,、內圈、滾動體局部損傷4種不同狀態(tài)下軸承振動信號的雙譜及雙相干譜圖,,基于雙譜形成了故障特征向量,,并利用灰色關聯度法識別了故障軸承局部損傷的發(fā)生部位。試驗分析表明,,對于損傷元件不同的軸承故障,,振動信號的能量分布不同,雙譜特征圖譜存在明顯的差異,,而且雙譜比雙相干譜更有利于故障特征的提取,。
2007, 38(9):183-18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45
摘要:從提高產品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出發(fā),對機械產品概念設計的過程模型和面向計算機求解的原理解表達策略進行了研究,,開發(fā)了以功能設計子系統(tǒng),、原理設計子系統(tǒng)、知識資源建設子系統(tǒng)為核心的計算機輔助概念設計系統(tǒng),,論述了各個子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以兩棲車輛減阻裝置的概念設計為例,開發(fā)了一套計算機輔助概念設計系統(tǒng),,將其應用于兩棲車輛減阻裝置的創(chuàng)新設計中,,得到了多種新型減阻裝置。
2007, 38(9):186-18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46
摘要:利用ADAMS和Hyperworks軟件建立自卸車舉升機構的虛擬樣機模型,,并對舉升三角臂進行拓撲優(yōu)化,,從而在保證舉升三角臂剛度要求前提下,使其具有最小質量。
2007, 38(9):189-19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針對單個油菜籽的透篩過程,,建立了單風道風機單層振動篩清選裝置的虛擬樣機模型,。在不同工作參數下,對油菜籽在清選裝置中的運動規(guī)律進行了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振動篩的振幅、頻率以及風機的轉速對油菜籽的清選有顯著的影響,,其中風機的轉速較之其傾角,,對于油菜籽清選的影響更明顯。
2007, 38(9):192-195.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針對龍眼果實采后易失水,、果皮褐變和果實腐爛等品質劣變問題,,研究了0.015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裝和低溫貯藏對龍眼果實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裝可顯著減少果實失重,、果皮失水和果皮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下降,抑制果皮褐變的發(fā)生,。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裝結合(4±0.5)℃低溫貯藏,,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延緩龍眼果實衰老,,抑制果皮褐變和果肉自溶,,減少龍眼果實的失重,保持較高的果肉營養(yǎng)成分,,延長果實貯藏期,。
2007, 38(9):196-198.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49
摘要:利用快速粘度分析儀和質構儀測定了添加醇溶蛋白的大米淀粉,、3個大米品種米粉和去除醇溶蛋白后米粉的粘滯特性和質構特性,。結果顯示:添加醇溶蛋白的大米淀粉的粘滯譜崩解值顯著增大,而淀粉凝膠的硬度,、膠粘性和粘附性顯著減?。蝗コ既艿鞍缀竺追鄣姆逯嫡扯?、崩解值和最終粘度都顯著增大,凝膠的硬度和粘附性也顯著增大,。在去除醇溶蛋白的米粉中重新加入醇溶蛋白,,與原米粉的RVA譜比較顯示,差異不顯著,;醇溶蛋白對淀粉的黏滯特性和質構特性有顯著影響,。
2007, 38(9):199-201.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對銀杏的皮、莖,、葉和果實中的內生菌進行分離,,得到了128株內生菌并經搖瓶培養(yǎng)后用HPLC-UV分析了各菌株產黃酮類化合物的能力,。結果表明:8株菌能產黃酮類化合物,其中7株為真菌,,1株為放線菌,;1株產槲皮素,3株產山萘酚,,1株同時產槲皮素和異鼠李素,, 3株同時產山萘酚和異鼠李素,最高質量濃度可達8.51mg/L,。同時,,產山萘酚和異鼠李素的菌株全部分離自銀杏的根,其它菌株來自莖或葉,,沒有從果實中分離到黃酮產生菌,。
2007, 38(9):202-204. DOI: 10.3969/j.issn.1000-1298.2007.9.070951
摘要:針對傳統(tǒng)方法切割半加工果蔬時產生褐變的問題,研究了高壓水射流切割半加工果蔬的方法,。討論了水射流半加工果蔬的機床結構,、工藝流程,對水射流半加工果蔬抑制褐變進行了實驗驗證和機理分析,。
胡志超 , 計福來 , 高剛華 , 王海鷗 , 彭寶良 , 胡良龍
2007, 38(9):205-207.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簡述了5B-5型智能化種子包衣機基本結構,、工作過程及技術特點。種子和種衣劑供給系統(tǒng)分別采用葉輪式喂料器和計量泵,,用變頻驅動實現種子和種衣劑的精確,、穩(wěn)定地供給及在線調整與計量校準。包衣和混合機構采用雙甩盤式離心霧化裝置,、復式柔性攪拌裝置,,破損率低、包衣效果好,??刂葡到y(tǒng)以PLC為核心,配置液晶觸摸屏和多種傳感器,,實現智能化操作與監(jiān)控,。對小麥包衣的試驗結果表明:實際生產率5.2t/h、破損率0.1%,、均勻性變異系數0.6%,、包衣合格率96.5%、自動清機度
2007, 38(9):208-210. DOI: 10.3969/j.issn.1000-1298.[year].9.[sequence]
摘要:對影響雙軸臥式全混合日糧混合機加工質量的主要結構與運動參數,、物料特性及裝料順序等因素進行了試驗研究,。提出了評價全混合日糧混合加工質量的指標——日糧混合均勻度及粒度。通過試驗得出了其結構與運動參數、物料的主要特性,、物料裝料順序對全混合日糧混合加工質量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日糧含水率適宜范圍為30%~60%,,物料的合理裝料順序為作物秸稈,、青貯、干草,、精料,。
您是本站第 訪問者
通信地址:北京德勝門外北沙灘1號6信箱
郵編:100083 傳真:64867367
電話:64882610 E-mail:[email protected]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農業(yè)機械學報 ® 2025 版權所有